会计从业 > 复习指导>正文页

初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3)

2010-12-07 08:27:46文章来源:
第一节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


  适应各种类型生产的特点和管理要求,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如下表所示: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产品成本

成本计算

生产类型

 

计算方法

对象

生产组织特点

生产工艺特点

成本管理

 

 

 

单步骤生产

 

品种法

产品品种

大量大批生产

多步骤生产

不要求分步计算成本

分批法

产品批别

单件小批生产

单步骤生产

 

 

 

 

多步骤生产

不要求分步计算成本

分步法

生产步骤

大量大批生产

多步骤生产

要求分步计算成本

  

  第二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第三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第四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第五节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综合运用
  第六节 产品成本分析
  第十章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第一节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内容和特点
  第二节 资产和负债
  第三节 净资产
  第四节 收入和支出
  第五节 会计报表

  
  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成本,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单步骤、大量生产的企业。  
  品种法计算成本的主要特点:一是成本核算对象是产品品种;二是品种法下一般定期(每月月未)计算产品成本;三是如果企业月未有在产品,要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分批法是以产品的批别作为产品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成本,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
  分批法计算成本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成本核算对象是产品的批别。由于产品的批别大多是根据销货订单确定的,因此,这种方法又称订单法。成本核算对象是购买者事先订货或企业规定的产品批别。二是产品成本的计算是与生产任务通知单的签发和结束紧密配合的,因此产品成本计算是不定期的。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基本一致,但与财务报告期不一致。三是由于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的生产周期基本一致,因此在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时,一般不存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成本的问题。
  
  
  分步法是按照生产过程中各个加工步骤(分品种)为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成本,计算各步骤半成品和最后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通常不仅要求按照产品品种计算成本,而且还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成本,以便为考核和分析各种产品及各生产步骤的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提供资料。
  分步法计算成本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成本核算对象是各种产品的生产步骤;二是月未为计算完工产品成本,还需要将归集在生产成本明细账中的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三是除了按品种计算和结转产品成本外,还需要计算和结转产品的各步骤成本。其成本核算对象,是各种产品及其所经过的各个加工步骤。如果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则成本核算对象就是该种产品及其所经过的各个生产步骤。其成本计算期是固定的,与产品的生产周期不一致。
  
  一、逐步结转分步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是为了分步计算半成品成本而采用的一种分步法,也称计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它是按照产品加工的顺序,逐步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本,直到最后加工步骤完成才能计算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按照成本在下一步骤成本计算单中的反映方式,还可以分为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两种方法。综合结转法是上一步骤转入下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以“直接材料”或专没的“半成品”项目综合列入下一步骤的成本计算单中。如果半成品通过半成品库收发,由于各月所生产的半成品的单位成本不同,因而所耗半成品的单位成本可以如同材料核算一样,采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方法计算。  
  
   二、平行结转分法步  
  平行结转分步法也称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它是在计算各步骤成本时,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的成本,也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其他成本,以及这些成本中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将相同产品的各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这些份额平行结转、汇总,即可计算出该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
  
  
  实际工作中,一个企业的不同车间,一个车间的不同产品,由于其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不同,因而,可以同时应用几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
  即使是同一种产品,其各个生产步骤、各种半成品、各个成本项目之间,由于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不同,也有可能把几种成本计算方法结合起来应用。
  
  
  一、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
  产品生产成本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成本的报表。该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按成本项目反映,另一种按产品种类反映。
  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是按成本项目汇总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以及产品生产成本合计额的报表。
  按产品种类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是按产品种类汇总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的报表。

  二、产品总成本分析
  (一)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的分析
  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一般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构成比率分析法和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进行分析。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也称比较分析层,它是通过将分析期的实际数同某些选定的基数进行对比来揭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成本管理中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法的基数由于分析的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有计划数、定额数、前期实际数、以往年度同期实际数以及本企业的历史先进水平和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水平等。对比分析法只适用于同质指标的数量对比。
  2.构成比率分析法
  构成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某项指标的各个组织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即部分与全部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这种比率分析法也称比重分析法。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反映产品成本的构成是否合理。
  产品成本构成比率的计算公式列示如下。
  
  3.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
  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是计算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关的指标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产值成本率、销售收入成本率和成本利润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二)按产品种类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的分析
  按产品种类反映的生产成本表的分析,一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本期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对比分析,借此可确定全部产品和各种主要产品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了解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二是本期实际成本与上年实际成本的对比分析,借此可以了解可比产品成本本期比上年的升降情况。

  三、产品单位成本分析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各种主要产品单位成本构成情况的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采用对比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等。
  1.直接材料成本的分析
  直接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构成了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形成该差异的基本原因一是用量偏离标准,也称为数量差异,按计划价格计算。二是价格偏离标准,也称价格差异,按实际用量计算。
  2.直接人工成本的分析
  直接人工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构成了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形成该差异的基本原因一是量差,是实际工时偏离计划工时,其差额按计划每小时工资成本计算确定的金额,称为单位产品所耗工时变动的影响,二是价差,是实际每小时工资成本偏离计划每小时工资成本,其差额按实际工时计算确定的金额,称为每小时工资成本变动的影响。
  3.制造费用的分析
  产品单位成本中制造费用的分析,通常与计时工资制度下直接人工成本的分析相类似,先要分析单位产品所耗工时变动和每小时制造费用变动两因素对制造费用变动的影响,然后查明这两个因素变动的具体原因。主要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和构成比率分析法等。
  对比分析法下,通常将本月实际数与计划数、上年同期实际数进行对比,揭示本月实际数与计划数、上年同期实际数之间的增减变化。
  构成比率法下,可以计算某项成本占制造费用合计数的构成比率,也可将制造费用分为与机器设备使用有关的成本(例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机物料消耗等,如果动力成本不专设成本项目,还应包括动力成本)、与机器设备使用无关的成本(例如车间管理人员职工薪酬、办公费等),以及非生产性损失等几类,分别计算其占制造费用合计数的构成比率,或将本期构成比率与本年计划和上年同期实际进行对比,揭示其差异和与上年同期的增减变化,分析其差异和增减变化是否合理。


  [基本要求]
  (一)掌握事业单位资产和负债的核算
  (二)掌握事业单位净资产的内容
  (三)掌握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的构成
  (四)熟悉事业单位会计报表
  (五)了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特声
  [考试内容]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分为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两大体系,是各级行政机关、事业掌位和其他类似组织核算、反映和监督学位预算执行及各项业务活动的专业会计,是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组织系统
  根据机构建制和经费领报关系,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具有明显有别子企业会计的特点,主要包括
  第一,会计目标侧重于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兼顾内部管理需要和其他信息需要。
  第二,会计核算基础以收付实现制为主。
  第三,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第四,某些具体业务的会计核算不同于企业会计,主要如: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购入固定资产记录“双分录”等。
  第五,会计报表较为简单,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资产负债表月报的平衡等式通常为“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
  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虽然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但都属于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会计要素分类和主要,账务处理方法相同,会计报表种类及主要项目也相同。因此,为简化起见,下面以事业单位会计为例,介绍事业单位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以及会计报表。


  一、资产
  事业单位的资产是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其中,流动资产是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一)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等,按照实际收入和支出数额记账。
  (二)应收及预付款项
  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按照实际发生数额记账,一般不计提坏账准备。各种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定期与债务人对账核实,及时清算、催收。
  (三)存货
  存货是事业单位在业务及其他活动过程中为耗用或者为销售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包括材料、产成品等。其中,材料是事业单位库存的物资材料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工具、器具、低值易耗品等。产成品是指事业单位生产并已验收入库产品的实际成本(从事劳务活动的单位,其劳务成果可视同产成品核算)。事业单位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可以在购人时直接列作当期支出,不作为存货核算。
  事业单位的存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记账,发出存货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各种存货应当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对于发生的盘盈、盘亏以及过时、变质、毁损等报废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处理。
  (四)对外投资
  对外投资是事业单位利用货币资金、实物和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包括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以货币资金的方式对外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记账。以实物或无形资产的方式对外投资,应当按照评估确认的价值记账。投资期内实际取得的利息、红利等各项投资收益,应当记入当期收入。转让债券取得的价款或者债券到期收回的本息与其账面成本的差额,应当记人当期收入。
  事业单位购入国债,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借记“对外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到期兑付国债,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收到的国债本金,贷记“对外投资”科目,按收到的国债利息,贷记“其他收入”科目,同时,按国债本金,借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贷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
  (五)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然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实际成本入账,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按照取得渠道的不同,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具体如下:
  1.购入、有偿调入的固定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或调拨款、运杂费、安装费等记账。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照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记账。
  3.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按照改建、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增记固定资产。
  4.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有关凭据记账。接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相关费用,应当计人固定资产价值。
  5.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重置完全价值人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事业单位购入、有偿调入固定资产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接受捐赠、盘盈的固定资产,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当定期进行清查盘点,至少每年盘点一次。盘亏、毁损或报废的固定资产,应当相应减少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的账面余额,盘盈的固定资产,应当相应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的账面余额。固定资产毁损、报废、出售等处置过程中取得的收入扣除发生的支出后的净额,报经批准不需上缴的,列入专用基金中的修购基金。
  (六)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事业单位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商标权、商誉等。事业单位购入的无形资产,应当以实际成本作为入账价值。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应当以开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支出作为入账价值。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应当予以合理摊销;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应当在取得无形资产时,将其成本予以一次性摊销。

  二、负债
  事业单位的负债是事业单位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包括借入款项、应缴款项、应付及预收款项等。各项负债应当按实际发生数额记账。各种应付款项及应缴款项应当及时清理并按规定办理结算,不得长期挂账。
  (一)借入款项
  借入款项是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借人的有偿使用的款项。其核算特点在于:一般不预计利息支出,实际支付利息时,为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而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利息,计人事业支出,为开展经营活动而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利息,计人经营支出。
  (二)应缴款项
  应缴款项包括按财政部门规定应缴预算的资金(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应缴财政专户款)、按税法规定应缴纳的相关税费(应交税金)等。
  (三)应付及预收款项
  应付及预收款项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等。


  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包括固定基金、事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

  一、固定基金
  固定基金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所占用的基金。固定基金应当按照实际发生数额记账。增加固定基金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或有关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减少固定基金时,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或有关科目。

  二、事业基金
  事业基金是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分为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两部分内容。一般基金是事业单位滚存的结余资金,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从本单位当期未分配结余转入,二是从拨入专款结余中按规定留归本单位使用的金额转入。投资基金是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所占用的基金。投资基金应当按照时外投资账面余额的增减而发生相应的增减,两者金额应当相等。年度终了,事业单位应将当期未分配结余转人事业基金,借记“结余分配”等科目,贷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

  三、专用基金
  专用基金是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主要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以及住房基金等。
  (一)修购基金
  提取修购基金时,借记“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清理报废固定资产残值变价收入转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支付清理报废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清理费用时,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二)职工福利基金
  年终,事业单位按规定比例从当年结余计提职工福利基金时,借记“结余分配——提取专用基金”等科目,贷记“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科目。使用职工福利基金时,借记“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

  四、结余
  结余是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主要包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
  (一)事业结余
  事业结余是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内除经营收支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用公式表示为
  事业结余=(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事业收入+其他收入)-(拔出经费+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非经营业务负担的销售税金+对附属单位补助)
  期末结转时,将“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等科目贷方余额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将“拨出经费”、“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销售税金(非经营业务)”、“对附属单位补助”等科目借方余额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年度终了,事业单位应当将当年实现的事业结余全数转入“结余分配”科目,结转后,“事业结余”科目无余额。
  (二)经营结余
  结余是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内各项经营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用公式表示为
  经营结余=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经营业务负担的销售税金)
  期末结转时,将“经营收入”科目贷方余额转入“经营结余”科目,将“经营支出”、“销售税金(经营业务)”等科目借方余额转入“经营结余”科目。年度终了,经营结余通常应当转入结余分配,但如为亏损,则不予结转。
  (三)结余分配
  事业单位当年实现的结余,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分配。结余分配的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有所得税交纳业务的事业单位计算应交所得税,二是事业单位计提专用基金。进行上述分配后,结存的当年未分配结余,转入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年度终了,将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转入“结余分配”科目,借记“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科目,贷记“结余分配”科目。有所得税缴纳业务的事业单位计算应交纳的所得税,借记“结余分配——应交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科目。计算应提取的专用基金,借记“结余分配——提取专用基金”科目,贷记“专用基金”科目。分配后,将未分配结余转入“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借记“结余分配”科目,贷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

  
  一、收入
  事业单位的收入是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盾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等。在已经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地区,财政部门可以通过财政直接支付或财政授权支付的方式向事业单位支付财政拨款。
  事业单位的收入一般应当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即在实际收到款项时予以确认。对于取得的经营收入,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即在提供劳务或者发出商品,同时收讫价款或者取得索取价款的凭据时予以确认。各项收入应当按照实际发生数额记账。

  二、支出
  事业单位的支出是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话动和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包括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专款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销售税金、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结转自筹基建等。
  事业单位的支出一般应当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即在实际支出款项时予以确认,对于发生的经营支出,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在确认相关经营收入时结转对应的经营支出。各项支出应当按照实际发生数额记账。事业单位从事各项业务活动发生的支出,应当正确予以归集,无法直接归集的,应当按标准和规定的比例在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中进行合理分摊。


  一、会计报表的组成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是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其中
  1.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2.收入支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的收支结余及其分配情况的报表。
  3.收入支出表的附表主要有事业支出明细表和经营支出明细表。
  4.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了帮助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报表的有关项目等所作的解释。

  二、会计报表的编制期间
  会计报表分为月报、季报和年报(年度决算)三种。

  三、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要保证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会计报表必须经单位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审阅签章并加盖公章后上报。

  四、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月报通常按照“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的平衡公式设置。资产负债表年报按照“资产=负债+净资产”的平衡公式设置。
  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格式如下表所示。
                     资产负债表
  编表单位               年 月 日           单位 元

科目编码

资产部类

年初数

期末数

科目编码

负债部类

年初数

期末数

 

一、资产类

 

 

 

二、负债类

 

 

101

现金

 

 

20l

借入款项

 

 

102

银行存款

 

 

202

应付票据

 

 

105

应收票据

 

 

203

应付账款

 

 

106

应收账款

 

 

204

预收账款

 

 

108

预付账款

 

 

207

其他应付款

 

 

110

其他应收款

 

 

208

应缴预算款

 

 

115

材料

 

 

209

应缴财政专户款

 

 

116

产成品

 

 

210

应交税金

 

 

117

对外投资

 

 

 

负债合计

 

 

120

固定资产

 

 

 

 

 

 

124

无形资产

 

 

 

三、净资产类

 

 

 

资产合计

 

 

301

事业基金

 

 

 

 

 

 

 

其中一般基金

 

 

 

五、支出类

 

 

 

投资基金

 

 

501

拨出经费

 

 

302

固定基金

 

 

                                      续表

科目编码

资产部类

年初数

期末数

科目编码

负债部类

年初数

期末数

502

拨出专款

 

 

303

专用基金

 

 

503

专款支出

 

 

306

事业结余

 

 

504

事业支出

 

 

307

经营结余

 

 

505

经营支出

 

 

 

净资产合计

 

 

509

成本费用

 

 

 

 

 

 

512

销售税金

 

 

 

四、收入类

 

 

516

上缴上级支出

 

 

401

财政补助收入

 

 

517

对附属单位补助

 

 

403

上级补助收入

 

 

520

结转自筹基建

 

 

404

拨入专款

 

 

 

支出合计

 

 

405

事业收入

 

 

 

 

 

 

409

经营收入

 

 

 

 

 

 

412

附属单位缴款

 

 

 

 

 

 

413

其他收入

 

 

 

 

 

 

 

收入合计

 

 

 

 

 

 

 

 

 

 

 

资产部类总计

 

 

 

负债部类总计

 

 


  五、收入支出表的编制
  事业单位收入支出表由收入、支出和结余三部分内容组成,其等式为“收入-支出=结余”。
  事业单位收入支出表的基本格式如下表所示。
                   收入支出表
  编表单位:             年 月             单位:元

收入

支 出

结余

项 目

累计数

项 目

累计数

项 目

累计数

财政补助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
附属单位缴款
  
事业收入
其中预算外资金收入
  
其他收入
  

 

拨出经费
上缴上级指出
对附属单位补助
  
事业支出
其中:财政补助支出
预算外资金支出
销售税金
  结转自筹基建

 

事业结余
1.
正常收入结余
2.
收回以前年度事业
支出
  
  
  
  
  

  

小 计

 

小 计

 

经营收入
  

 

经营支出
销售税金

 

经营结余
以前年度经营亏损

  

小 计

 

小 计

 

(一)

拨入专款
  
  
  
  

 

拨出专款
专款支出
  
  
  

 

结余分配
1.
应交所得税
2.
提取专用基金
3.
转人事业基金
4.
其他

  

小 计

 

小 计

 

总 计

 

总 计

 

 

 

  
  
  第十一章 财务管理基础
  第一节 财务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第二节 资金时间价值
  第三节 风险与收益
  [基本要求]
  (一)掌握财务管理的内容
  (二)掌握财务管理的目标
  (三)掌握财务管理的内容
  (四)了解财务管理的环境
  (五)掌握复利现值和终值的含义与计算万法
  (万)掌握年金现值、年金终值的含义与计算万去
  (七)掌握利率的计算,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换算
  (八)掌握资产的风险与收益的含义
  (九)熟悉资产风险的衡量万去
  [考试内容]

  
  一、财务管理的特点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一)财务活动
  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投资、资金营运、筹资和资金分配等一系列行为。
  1.投资活动
  投资是企业根据项目资金需要投出资金的行为。企业投资可分为广义的投资和狭义的投资两种。
  2.资金营运活动
  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后动中,会发乍一系列的资金收付行为。为满足企业日常营业活动的需要而垫支的资金,称为营运资金。因企业日常经营而引起的财务活动,也成为资金营运活动。
  3.筹资活动
  筹资是企业为了满足投资和资金营运的需要,筹集所需资金的行为。  
  4.资金分配活动
  企业通过投资和资金的营运活动可以取得相应的收入,并实现资金的增值。企业取得的各种收入在补偿成本、缴纳税金后,还应依据有关法律对剩余收益进行分配。
  (二)财务关系
  企业资金投放在投资活动、资金运营活动、筹资活动和分配活动中,与企业各方面有着广泛的财务关系。
  
  二、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有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模式
  (一)利润最大化目标
  利润最大化目标就是假定在投资预期收益确定的情况下,财务管理行为将朝着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方向发展。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
  上市公司中,股东财富是由其所拥有的股宗数量和股宗市场价格两方面所决定的。在股宗数量一定时,股宗价格达到最高,股东财富也就达到最大。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企业价值就是企业的市场价值,是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反映了企业潜在的或预期的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
  (四)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将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应满足以股东为首的各相关者利益,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三、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股利决策三个方面。
  (一)投资决策
  投资是以收回现金并取得收益为目的而发生的现金流出。企业的投资决策,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1.项目投资和证券投资
  项目投资是把资金直接投放于生产经营性资产,以便获取营业利润的投资。
  证券投资是把资金投放于金融性资产,以便获取股利或者利息收入的投资。
  2.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长期投资是影响所及超过一年的投资。长期投资又称资本性投资。用于股票和债券的长期投资,在必要时可以出售变现,而较难以改变的是生产经营性的固定资产投资。长期投资有时专指固定资产投资。
  短期投资是影响所及不超过一年的投资,短期投资又称为流动资产投资或营运资产投资。
  (二)筹资决策
  筹资是筹集资金。筹资决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取得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包括向谁、在什么时候、筹集多少资金。可供企业选择的资金来原有许多,我国习惯上称“资金渠道”。按不同的标志,它们分为:
  1.权益资金和借入资金
  权益资金是企业股东提供的资金。它不需要归还,筹资的风险小,但其期望的报酬率高。
  借入资金是债权人提供的资金。它要按期归还,有一定的风险,但其要求的报酬率比权益资金低。
  2.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
  长期资金是企业可长期使用的资金,包括权益资金和长期负债。
  短期资金一般是一年内要归还的短期借款。一般来说,短期资金的筹集应主要解决临时的资金需要。
  (三)股利分配决策
  股利分配是在公司赚得的利润中,有多少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有多少留在公司作为再投资。
  利率=纯粹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风险收益率
  
  
  一、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
  资金时间价值是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差额。资金的时间价值来源于资金进入社会再生产过程后的价值增值。通常情况下,它相当于没有风险也没有通货膨胀情况下的社会平均利润率,是利润平均化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根据资金具有时间价值的理论,可以将某一时点的资金金额折算为其他时点的金额。
  
  二、现值和终值的计算
  现值是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一定量资金折算到现在所对应的金额,通常记作P。终值又称将来值是现在一定量的资金折算到未来某一时点所对应的金额,通常记作F
  现值和终值是一定量资金在前后两个不同时点上对应的价值,其差额即为资金的时间价值。现实生活中计算利息时所称本金、本利和的概念相当于资金时间价值理论中的现值和终值,利率(用i表示)可视为资金时间价值的一种具体表现;现值和终值对应的时点之间可以划分为n期(n1),相当于计息期。  
  (一)单利现值和终值的计算
  1.单利现值
  PF/(1n×i
  其中,1/(1n×i)为单利现值系数。
  2.单利终值
  FP1n×i
  其中,(1n×i)为单利终值系数。
  (二)复利现值和终值的计算
  复利计算方法是每经过一个计息期,要将该期所派生的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逐期滚动计算,俗称“利滚利”。这里所说的计息期,是相邻两次计息的间隔,如年、月、日等。除非特别说明,计息期一般为一年。
  1.复利现值
  PF/(1in
  其中,1/(1i n 为复利现值系数,记作(PFin);n为计息期。
  2.复利终值
  FP1i n
  其中,(1i n 为复利终值系数,记作(FPin);n为计息期。
  (三)年金终值和年金现值的计算
  年金包括普通年金(后付年金)、即付年金(先付年金)、递延年金、永续年金等形式。普通年金和即付年金是年金的基本形式,都是从第一期开始发生等额收付,两者的区别是普通年金发生在期末,而即付年金发生在期初。递延年金和永续年金是派生出来的年金。递延年金是从第二期或第二期以后才发生,而永续年金的收付期趋向于无穷大。
  在年金中,系列等额收付的间隔期间只需要满足“相等”的条件即可,间隔期间完全可以不是一年,例如每季末等额支付的债权利息也是年金。
  1.普通年金终值的计算(已知年金A,求终值F
     
  其中, 称为“年金终值系数”,记作(FAin),可直接查阅“年金终值系数表”。
  2.偿债基金的计算
  偿债基金是为了在约定的未来某一时点清偿某笔债务或积聚一定数额的资金而必须分次等额形成的存款准备金。也就是为使年金终值达到既定金额的年金数额(即已知终值F,求年金A)。在普通年金终值公式中解出A,这个A就是偿债基金。
     
  其中, 称为“偿债基金系数”,记作(AFin)。
  3.普通年金现值
  普通年金现值的计算实际上就是已知年金A,求普通年金现值P
  
  其中, 称为“年金现值系数”,记作(PAin),可直接查阅“年金现值系数表”。
  4.年资本回收额的计算
  年资本回收额是在约定年限内等额回收初始投入资本或清偿所欠债务的金额。年资本回收额的计算实际上是已知普通年金现值P,求年金A
  
  其中, 称为“资本回收系数”,记作(APin)。
  5.即付年金终值的计算
  即付年金的终值是把即付年金每个等额A都换算成第n期期末的数值,再来求和。
  即付年金终值的计算公式为
  
  或 FA[FAin1)一1]
  6.即付年金现值
  即付年金的现值就是把即付年金每个等额的A都换算成第一期期初的数值即第0期期末的数值,再求和。即付年金现值的计算就是已知每期期初等额收付的年金A,求现值P
  PA×[PAin1)+1]
  7.递延年金终值
  递延年金的终值计算与普通年金的终值计算一样,只是要注意期数。
  FAFAin
  其中,n表示的是A的个数,与递延期无关。
  8.递延年金现值
  PoA×(FAin)×(PFimn
  9.永续年金的现值
  永续年金的现值可以看成是一个n无穷大后付年金的现值,则永续年金现值计算如下:
  Pn→∞)A[1一(1in]iAi
  当n趋向无穷大时,由于Ai都是有界量,(1i)-n趋向无穷小,
  因此Pn→∞)A[1一(1in]i趋向Ai
  
  三、利率的计算
  (一)复利计息方式下的利率计算
  复利计息方式下,利率与现值(或者终值)系数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已知现值(或者终值)系数,则可以通过内插法计算对应的利率。
  
  式中,所求利率为ii对应的现值(或者终值)系数为BB1B2为现值(或者终值)系数表中B相邻的系数,i1i2B1B2对应的利率。
  1.若已知复利现值(或者终值)系数B以及期数n,可以查“复利现值(或者终值)系数表”,找出与已知复利现值(或者终值)系数最接近的两个系数及其对应的利率,按内插法公式计算利率。
  2.若已知年金现值(或者终值系数)以及期数n,可以查“年金现值(或者终值)系数表”,找出与已知年金现值(或者终值)系数最接近的两个系数及其对应的利率,按内插法公式计算利率。
  3.永续年金的利率可以通过公式iAP计算。
  (二)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如果以“年”作为基本计息期,每年计算一次复利,这种情况下的年利率是名义利率。如果按照短于一年的计息期计算复利,并将全年利息额除以年初的本金,此时得到的利率是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换算关系如下:
  i=(1rm ml
  其中,i为实际利率;r为名义利率;m为每年复利计息次数。
  
  
  一、资产的收益与收益率
  资产的收益是资产的价值在一定时期的增值。一般情况下,有两种表述资产收益的方式:一是以绝对数表示的资产价值的增值量,称为资产的收益额;二是以相对数表示的资产价值的增值率,称为资产的收益率或报酬率。
  资产的收益额通常来源于两个部分:一是一定期限内资产的现金净收入;二是期末资产的价值(或市场价格)相对于期初价值(价格)的升值。前者多为利息、红利或股息收益,后者称为资本利得。
  资产的收益率通常是以百分比表示的,是资产增值量与期初资产价值(或价格)的比值,该收益率也包括两部分:一是利息(股息)的收益率;二是资本利得的收益率。
  一般情况下,如果不做特殊说明的话,资产的收益均指资产的年收益率。
  
  二、资产的风险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风险就是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背离,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资产的风险是资产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其大小可用资产收益率的离散程度来衡量。
  资产收益率的离散程度是资产收益率的各种可能结果与预期收益率的偏差。
  (一)资产的风险及其衡量
  衡量风险的指标主要有收益率的方差、标准差和标准离差率等。
  1.收益率的方差(σ2
  收益率方差是用来表示某资产收益率的各种可能结果与其期望值之间的离散程度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ER)表示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可用公式ER 来计算;Pi是第i种可能情况发生的概率;Ri是在第i种可能情况下该资产的收益率。
  2.收益率的标准差(σ)
  收益率标准差是反映了某资产收益率的各种可能结果对其期望值的偏离程度的一个指标。它等于方差的开方。
  其计算公式为:
  
  标准差和方差都是以绝对数衡量某资产的全部风险,在预期收益率(即收益率的期望值)相同的情况下,标准差或方差越大,风险越大;相反,在预期收益率相同的情况下标准差或方差越小,风险也越小。由于标准差或方差指标衡量的是风险的绝对大小,因而不适用于比较具有不同的预期收益率的资产的风险。
  3.收益率的标准离差率(V
  标准离差率是收益率的标准差与期望值之比,也可称为变异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V=σ/ER
  标准离差率以相对数衡量资产的全部风险的大小,它表示每单位预期收益所包含的风险,即每一元预期收益所承担的风险的大小。一般情况下,标准离差率越大,资产的相对风险越大;相反,标准离差率越小,相对风险越小。标准离差率可以用来比较具有不同预期收益率的资产的风险。
  当不知道或者很难估计未来收益率发生的概率以及未来收益率的可能值时,可以利用收益率的历史数据去近似地估算预期收益率及其标准差。其中预期收益率可利用算术平均法等来计算,标准差可以利用下列统计中的公式进行估算:
  
  其中,Ri表示数据样本中各期的收益率的历史数据; 是各历史数据的算术平均值;n表示样本中历史数据的个数。
  (二)风险控制对策
  1.规避风险
  当资产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不能由该资产可能获得的收益予以抵销时,应当放弃该资产,以规避风险。
  2.减少风险
  减少风险主要有两方面的意思: 一是控制风险因素,减少风险的发生;二是控制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降低风险损害程度。
  3.转移风险
  对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损失的资产,企业应以一定的代价,采取某种方式转移风险。
  4.接受风险
  接受风险包括风险自担和风险自保两种。风险自担是风险损失发生时,直接将损失摊入成本或费用,或冲减利润;风险自保是企业预留一笔风险金或随着生产经营的进行,有计划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

  三、风险偏好
  根据人们的效用函数的不同,可以按照其对风险的偏好分为风险回避者、风险追求者和风险中立者。
  (一)风险回避者
  风险回避者选择资产的态度是:当预期收益率相同时,偏好于具有低风险的资产;而对于具有同样风险的资产,则偏好于具有高预期收益的资产。
  (二)风险追求者
  与风险回避者恰恰相反,风险追求者主动追求风险,喜欢收益的动荡胜于喜欢收益的稳定。他们选择资产的原则是:当预期收益相同时,选择风险大的,因为这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效用。
  (三)风险中立者
  风险中立者既不回避风险,也不主动追求风险。他们选择资产的唯一标准是预期收益的大小,而不管风险状况如何。
联系我们 | 欢迎合作 | 招聘信息